【9月14日】上週五美股呈個別發展,道指升131點或0.48%,標指升0.05%,納指跌0.6%。美股仍未完成調整,標指自失守3430後,暫時仍在3300至3430之間上落尋找支持,只要一日未能收復3430這個關口位,美股仍是未消化完調整沽壓。科技股雖然有不少買盤趁低吸納,由於升幅過大,沽壓仍未完全消除。週末有消息指英偉達(NVIDIA)將以現金加股票形式,以400億美元高價拼購軟銀手上的ARM,此消息有助市場提升對科技股信心,美股期貨早段借勢高開。
除了有收購合拼消息外,Apple週三凌晨亦會舉行發佈會,最新消息指新款Iphone 12或未能趕及今次發佈會,一眾偷步炒上的手機設備股便要當心。受疫情影響,全球民眾收入減少,或多或少均影響了消費品銷售,作為企業要生存便要懂得如何去降低成本增加自身競爭力。Tesla自在中國投產以來,生產成本得以下降30%,成功轉虧為盈,除了能滿足中國當地市場需求外,上週更宣佈中國產品會輸往歐洲銷售,其股價過去一年能大升7倍,又造就了一個中國低成本高收益的神話故事。
美企繼續不停演繹這股神話,繼Tesla後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也宣佈在中國設廠生產,預計有助降低售價及快速打開中國巨大市場。美股過十年不停利用這種神話上升,中國因素已成為推升股價利器,企業利用高股價集資加速成長。侵侵過去兩年大打貿易戰,本意是希望美企將中國生產線搬回美國,但據高盛最新報告中指出,受關稅影響,消費電子類產品的確由中國轉移至東盟國家,離開的主要是一些容易受勞動成本上升的行業,反觀上遊的供應鏈如半導體行業,並無實質影響,反而加大了在華投資力度,另外一些行業如醫療保健等,外資投入力度更勝過往。據美國商會訪問了超過200多家企業作了統計,有70%美企指並沒有打算離開中國市場,這點跟侵侵本意想製造業重返美國相差甚遠。
美股呈上落形態,港股也是差不多,恒指上週五在24600至24800形成一個2000億好淡友火拼結局,結果入市資金不繼,在新一批資金被鎖情況下形成重頭,還好是跌至24200成交縮減,代表沽壓減退,淡友開始收歛,不過入市資金仍然不足,即使有錢入市但也不會高追,成交降至不足千億元,形成了跌唔落升唔起的悶局。
個股仍是以向下形式去消化沽壓,一眾科技龍頭開始回穩,10月初螞蟻集團會開始進行IPO,淡馬鍚及中東一眾主權基金已表明有興趣認購,未來就要看這類新錢有多少會流入港股,能否帶動起市場氣氛。板塊上,炒內地消費股復甦仍是動力較強板塊,整體上其他板塊仍是偏弱,部份如醫療設備股開始有資金吸納,現時仍是以守為主,每當股市下挫至24000,可吸納一些科技龍股或是醫藥股,相信要待9月底後股市才會有起色。
希望大家多一點👍及多share支持一下🙏
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
#圖太郎